胎膜早破与新生儿早期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0-10-9来源:饮食保健 作者:佚名 点击:

一、研究背景

(一)文献回顾

1.胎膜早破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性:胎膜早破(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PROM)是指胎膜在临产前发生自发性破裂。单胎妊娠足月PROM发生率为8%,未足月PROM发生率为2%~4%。PROM与绒毛膜羊膜炎互为因果,一方面,PROM是阴道细菌上行性感染的高危因素,即绒毛膜羊膜炎发生在PROM之后,破膜时间越长,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越大;另一方面,临床或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可导致PROM,即绒毛膜羊膜炎可能发生在PROM之前。未足月PROM中,15%~25%合并临床绒毛膜羊膜炎,30%~50%有羊膜腔感染的证据。

2.胎膜早破与新生儿感染的相关性:绒毛膜羊膜炎可导致新生儿感染。田晓利等报道,胎膜早破病例中,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为20.58%(/)。鄢碧玉等报道,医院妇产科PROM病例中,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为1.46%。对于足月PROM孕妇,延迟至破膜后24小时再引产与积极引产者相比,显著增加新生儿感染率;如果短时间内不临产,积极引产有利于改善新生儿结局。对于妊娠34~36+6周的未足月PROM孕妇,虽然尚无充分证据证明积极引产可显著降低新生儿严重感染的发生率,但可减少绒毛膜羊膜炎等原因导致的新生儿不良结局。对于妊娠不足34周的未足月PROM孕妇,保胎过程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减少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降低新生儿感染率。

3.病原菌:B族溶血性链球菌(groupBstreptococcus,GBS)存在于阴道和直肠,是导致孕妇产时发生产褥期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的重要病原菌。PROM是GBS上行性感染的高危因素。美国CDC及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学会(SOGC)均建议,所有孕妇于妊娠35~37周常规进行肛周和阴道下1/3分泌物的GBS筛查,胎膜早破或者临产后依据培养结果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使GBS所致的新生儿早发感染率下降70%[6,20-23]。具体措施为:GBS阳性孕妇无论是否足月,在PROM或发动分娩时应立即使用抗生素;如果妊娠35~37周时未行GBS筛查,孕周<37周者发生PROM或发动分娩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足月PROM破膜时间≥18h或孕妇体温≥38℃也应使用抗生素。

(二)研究意义

由于绒毛膜羊膜炎可能发生在PROM之前,对于刚发生PROM的病例,有必要了解是否已存在感染;如果PROM时无感染征象,应进行监测,因为不同个体从破膜至感染的时间长短、感染的严重程度均存在差异,有必要探讨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抗生素干预的恰当时机。胎儿娩出后,应

转载注明  http://www.sxxrt.com/ysbj/889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新生儿败血症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