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经育儿常识宝宝常见疾病的预防,荨
婴幼儿育儿常识
荨麻疹
症状
新生儿身上会出现一种疹块,高于皮肤表面,大小不等,颜色为红色,并伴有很快出现又很快消失的白色小斑点。
病因
可能引起荨麻疹的是过敏,可能与宝宝本身是过敏体质有关,另外一个原因是蚊虫叮咬。
症状
整个出疹过程只持续一周左右,除非反复发作,一般不需要治疗。因为患荨麻疹时会发痒、肿胀、宝宝会因此哭闹。
注意事项
如果发疹的同时伴有呼吸困难,眼脸或嘴唇水肿,应该立即带宝宝就诊。
护理
注意宝宝房间环境卫生,避免接触过敏源,如避免接触宠物花粉等。
脂溢性皮炎
症状
新生儿会在两颊、头皮、耳朵后侧、眉毛等处出现类似油垢的黄色硬痂,严重时身体也会结痂,皮肤红肿。
护理
洗澡前在宝宝头上先涂点婴儿抚触油,等结痂软化后再轻轻抓洗,此时头发通常也会脱落。两颊用温水清洗,痂皮如果已经松动,可以用手轻轻剥掉,若结痂严重,医院就诊。
急性支气管炎
病因
婴幼儿体弱受各种病毒和细菌感染而发病。
症状
1、发病可急可缓。大多先有流涕、鼻塞、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忽然出现较多较深的干咳,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痰量逐渐增多,婴幼儿不会咳痰,多经咽部咽下。
2、一般症状或轻或重,轻者无明显病容,重者有中度发热,偶可高热,多2-3日即退。感觉疲劳,影响睡眠与食欲,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年长儿可偶诉头痛与胸痛。
3、咳嗽一般延续7-10天,有时可迁延2-3周,甚至减轻后又复发,尤其在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佝偻病等患儿中易反复发作,如不经适当治疗可引起肺炎。
4、特殊类型的喘息性气管炎。其特点是:发病年龄较小,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出现哮喘及呼气性呼吸困难,呈复发性。
5、24小时后,症状仍未见好转,医院就诊。
药物
1、解热
38.5℃以上,可用解热镇痛药(儿童百服咛、儿童百服咛咀嚼片、对乙酰氨基酚、泰诺、布洛芬混悬液、美林、对乙酰氨基酚栓或退热贴)。
38.5℃以下可服用中成药:板兰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小柴胡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辅仁小儿清热宁颗粒。
2、抗生素类
β-内酰胺类、大环丙酯类、磺胺类),其中β-内酰胺类和磺胺类要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如有则不推荐使用。
3、化痰类
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吉诺通胶囊(儿童装)、小儿止咳糖浆、小儿清肺止咳片、博士小儿止咳露(鲜果味)、小眉、右美沙分缓释混悬液、苑叶止咳糖浆(原名止咳枇杷露)、康童芬、小儿化痰止咳糖浆、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小儿止咳露糖浆,复方桔梗枇杷、可诺赛,小儿清热止咳糖浆、佐今明百咳静糖浆儿童装、联邦止咳露(小儿)、小儿化痰止咳冲剂、小儿百部止咳糖浆、小儿佩夫人止咳水、海底椰露止咳合剂。
上呼吸道感染
病因
1、病原体:病毒、细菌。
2、诱发因素
(1)免疫功能低下。
(2)疾病影响如麻疹、水痘、猩红热以及流行腮腺炎等。
(3)环境因素。①不良卫生习惯。②气候骤变。
症状
1、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轻微或无发热。鼻阻及鼻阻所致的症状较突出。如哭闹不安、张口呼吸、吸吮困难、拒奶;有时伴有呕吐及腹泻。
2、表现:
(1)全身症状较重,病初突然高热39.5-40℃,持续1-2天,个别达数日,部分患儿高热同时伴有惊厥
(2)一般鼻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症状较重
(3)常伴有拒食、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4)体检除发现咽部充血外无其他异常体征
药物
1、发热情况
(1)38.5℃以上,可推荐服用解热镇痛药(儿童百服咛、儿童百服咛咀嚼片、泰诺、布洛芬混悬液、美林、对乙酰氨基酚栓或退热贴)
(2)38.5℃以下可服用中成药:板兰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小柴胡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辅仁小儿清热宁颗粒。
2、抗生素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其中β—内酰胺类和磺胺类要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如有则不推荐使用。
3、抗病毒药:新博林颗粒。
4、中成药:小儿咽炎冲剂、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板兰根冲剂。
小儿腹泻
病因
1、感染因素:分肠道内、外感染两方面。
2、饮食因素:喂养不当也可引起腹泻。
3、其他因素:环境条件如气候突然改变、营养不良、佝偻病及异常体质的小儿也是腹泻的常见因素。
症状
腹泻,严重时可造成脱水(眼窝凹陷、无眼泪、口舌干燥、口渴)。
治疗用药
1、抗生素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其中β—内酰胺类和磺胺类要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如有则不推荐使用(泻痢停含磺胺)。
2、黄连素、思密达、肯特令、妈咪爱、金双歧、米雅BM片。
3、用口服补液盐(ORS)。
新生儿黄疸
病因
新生儿出生后,由于生理性细胞胞破坏过多、肝功能欠成熟等原因,可引起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增加,出现黄闰现象
症状
1、生理性黄疸,黄疸先见于面、颈部,然后遍及躯干和四肢,巩膜亦可有黄染。部分新生儿的口腔黏膜也可能轻度发黄。黄疸多为浅黄色。大都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14天内消退。
2、病理性黄疸可见于溶血病、败血症、胆汁淤积综合征,以及其他肛性疾病应立即就医: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足月儿皮肤发黄时间超过2周,早产儿皮肤发黄时间超过3周。
(3)皮肤或巩膜黄染较深,或呈黄绿色,或连同足底皮肤也明显黄染。
(4)生理性黄染消退后,又重新出现皮肤黄染。
(5)在皮肤黄染期间,婴儿伴有拒奶、少哭、多睡、呕吐、腹泻、两眼凝视、尖声哭叫以及抽搐等异常情况。
药物
仅适用于生理性黄疸可喂适量葡萄糖水帮助退黄。
甲沟炎原因
指甲修剪过短,受感染
症状
红肿、发热、脓疱、指甲异常
防治
1、不要过短剪指甲,以修剪完毕后指甲前端覆盖遮挡手指肚为宜,指甲剪用前后要消毒,不要穿挤脚的鞋子。2、三岁之前的孩子没有好的治疗方法,用点碘伏清洁消毒以后涂抹点凡士林。
小儿发烧
退烧方法
退热贴、物理降温(不超过38.5),超过39医院就诊。
注意事项
了解家中有无对解热药过敏史者,退热药不能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效果。发烧药服用超过2天效果差的最好再换一种。
常见药物
布洛芬
剂量
1、6—11个月的宝宝对应体重5.5—8公斤用一滴管的退烧药。
2、12---23个月的婴儿体重8.2—12公斤服用1.5滴管,服药次数一天不超过4次,每次间隔4小时。
脐炎
特点
开始为渗出物,逐渐发展成为脓性分泌物,有恶臭味,脐周红肿体温升高。
护理
1、用消毒干棉签将分泌物攒干
2、75%酒精消毒预防
3、接触新生儿需要洗干净双手
4、医院。
腹泻
原因
1、非感染性原因(生理性腹泻)
2、病毒性感染母乳的营养成分超过小儿的生理需要和消化功能的限度就会发生腹泻。喂食不当过多或过少或食物成分不适宜。气候突然变化冬天冷,夏天热,或春秋季节交替。
用药
思密达、妈咪爱
调理
1、给予高蛋白热量饮食,要逐渐加量。过快会不能完全吸收,反而加重胃肠负担,每天供给的蛋白质在克左右。
2、宜供给低渣食品,减少肠胃消化留下的残渣量,减少粪便量,并排出机械性的刺激物质。初期选择清淡流质。(如米汤、淡果汁面条汤)急性水泻期:需暂时禁食,脱水需输液治疗。缓解期:排便减少后可进食,少油的肉汤、牛奶、豆浆、蛋花汤、蔬菜汁等流食过度到半流食。恢复期:食用细、软、烂、少渣、易消化。要少食多餐,少吃甜食,多食维生素C。
幼儿急诊
特点
突发高烧,一般持续4天左右。全身出现粉红色斑点样皮疹。幼儿急诊有2个阶段,在5-15天的潜伏期后,首先出现如下症状。1、体温达到39-40度,孩子状态良好。2、有时出现高热惊厥,有些孩子还会出现咳嗽、颈部淋巴结肿胀、耳痛等症状。
症状
体温迅速恢复正常,出现细小清晰的粉红色斑点状皮疹,多分布在头部和躯干部位持续4天左右。
幼儿急诊没有特别的治疗方法,但是应该注意给孩子退烧。(可给宝宝洗温水浴或者温水擦身)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症状
刚出生时可能哭声还正常,然后在生后6-12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呻吟、烦躁、症状逐渐加重,严重时则发生呼吸暂停,皮肤因缺氧而发青发灰,缺氧严重者在出生三天内即死亡。病情较轻的起病较晚,会在生后24-48小时左右发病,呼吸困难不明显,皮肤青紫程度较轻,采取治疗措施后三四天即可好转。
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供氧。送进新生儿监护病房进行治疗与护理。
蛔虫病
病因
人体感染蛔虫而发病。
临床表现
1、幼虫移行症:短期内吞入大量蛔虫卵后经8-9天(见于短期内生食了含有大量受精蛔虫卵的蔬菜、瓜果者),幼虫进入肺泡可引起发热、乏力、荨麻疹等。咽部异物感,阵咳,常呈哮喘样发作,痰少,重症有气急或痰中带血。病程短,大多经2周左右完全恢复。幼虫还可侵入肝、脑、眼等器官,引起相应器官的损害,如肝大、癫痫、眼睑浮肿等。
2、肠蛔虫病:绝大多数病例无任何症状。儿童常有腹痛,为脐周不定时反复腹痛,无压痛及腹肌紧张,伴食欲减退、恶心、腹泻或便秘,大便中排出蛔虫。儿童有时有惊厥、夜惊、磨牙、异食癖。
3、胆道蛔虫症:蛔虫喜欢钻孔,当受到刺激时会乱钻。若钻入胆道,出现剧烈的右上腹疼痛,常伴呕吐,右上腹有轻度压痛,腹部体征剧烈腹痛不一致为本病的特征。当蛔虫自行退出后,腹痛即缓解。
4、烈性肠梗阻:蛔虫成团阻塞肠腔,或蛔虫毒素刺激引起肠壁痉挛所造成。表现为剧烈腹痛、伴呕吐,往往吐出胆汁或蛔虫。腹胀明显,腹中可摸到包块或有条索感。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因肠壁血液循环的阻断而发生肠坏死,肠穿孔,继发腹膜炎。因呕吐严重可出现电解质紊乱。
治疗用药
内服
史克肠虫清片(阿苯达唑片)、安乐士(甲苯咪唑片)、驱虫消食片、驱蛔灵(枸橼酸哌吡嗪)
外用
治虫栓(盐酸左旋咪唑栓)
鹅口疮原因
一种霉菌引起的白色念珠菌。奶头或食具不卫生,产道交叉感染,长期应用抗生素,不注意空腔清洁,残奶在口腔中停留时间过长,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的成长。
治疗
制霉菌素+鱼肝油或白开水调匀涂抹,每四小时一次,痊愈后继续用药2-3天。
脓包疮
病因
皮肤娇嫩抵抗力弱皮肤褶皱处细菌侵入。
特点
开始红色丘疹,初期小米粒大小疱疹,重者疱疹增大,呈黄豆粒大小。皮薄宜破,内有黄色液体,破溃处流出黄色脓液,波及皮肤迅速新生脓疱。
护理
1、严禁抓挠
2、每天淋浴后用75%乙醇擦破消毒,再用干净消毒棉签擦洗局部。(洗浴不用浴液,要医院请医生处理)
预防
保证天天洗澡。贴身内衣要勤换洗,注意煮沸消毒防止二次感染;处理脓疱时污染的棉棒不要乱丢,防止交叉感染。注意细心观察,早发现早处理。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
病因
产道感染所致(生后不久发病),接触性感染所致(生后一周以上发病或者更久)
症状
体温正常或不时流涕或鼻子堵塞、哭闹、烦躁或反应淡漠、精神不好、吃奶不好、极易呛奶或呼吸急促、口周发青,严重的口吐白沫。
预防
妊娠期避免呼吸道感染。新生儿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堂风,室温22-28度,湿度45-60。如果室温达不到20度可能会使新生儿出现鼻子堵塞现象,严重的会出现硬肿症(就是小脸蛋红红的,摸上去感觉也别硬)。上呼吸道感染分为:1、普通感冒型2、流行性感冒3、咽炎型4、疱疹性咽峡炎型5、咽结膜热型
常用药物
海立新、清开灵、双黄连、新达罗(空腹)
新生儿低钙血症
症状
主要表现是烦躁不安、惊跳、震颤、惊厥,并且有时还会出现呕吐、便血的症状,最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喉痉挛和呼吸暂停。
治疗
早发型低钙血症常在数日内痊愈,无症状的新生儿低钙血症通常不需要治疗,但是一定要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因为早期的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与血钙浓度不一定平行,一旦宝宝出现抽搐、呼吸暂医院急救。
维生素K与新生儿出血症
症状
发病时间多在出生后2-4天发病,个别的可在出生后24小时发病,早产儿也可能在出生后2周内发病。出血的部位并不一致,胃肠道出血比较常见,其他出血部位有皮肤出血、脐带残端渗血、颅内出血等。
治疗
让宝宝保持静卧,尽量减少搬动胃肠出血应该暂停喂食,避免加重负担。胃肠不出血应该尽早喂食,促进大肠内菌群的生长,产生维生素K。肚脐出血可先用医用消毒棉球蘸75%医用酒精消毒,然后用干净的消毒纱布包起来,禁止肚脐沾水。经过紧急措施医院就诊。
粟粒疹
病症
在新生儿前额、脸颊、眼、鼻子周围、耳外处,有1-2毫米大小的黄白色丘疹,表面光滑呈球状,其顶端尖圆,上面覆有很薄的表皮,用手挤压可见坚实角质样球状颗粒。
病因
由未发育的皮脂腺形成,可自行消退。
宝贝状态
不疼不痒,无不良反应,无需治疗。大概一个月左右消退,也有可能存在达三个月之久。
新生儿败血症
症状
少吃、少哭、少动、体温不稳定、体重不增加、精神状态差、黄疸加重、局部感染。
治疗
医院避免耽误病情。
脑瘫
脑瘫是指出生前,出生时,或者出生后的一个月内。由于大脑尚未发育成熟,而受到损害或者损伤引起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常常并发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行为异常以及听力视力的发育迟缓等症状。
症状
不会吸允、哭声无力、运动少、全身无力、突然打挺、易受惊。
预防
怀孕准备1.饮食均衡,营养搭配合理。2.全面体检,特别是生殖系统的检查。3.去看牙科,解决口腔隐患。4.戒烟戒酒。5.提前免疫接种。6.接触重金属、化学污染、辐射、病毒及高温的工种要更换。
孕期保健
定期产检、避免人多场合、注意个人卫生、远离宠物、不吃生肉或半熟食物、生病了不能随意用药,应该咨询医生。
护理
抱起时用手托住他的颈与后脑结合部小心移动。避免摔碰。探望人群不应太多,避免传染细菌病毒。婴儿室内保持通风换气,保持湿度和温度。
治疗
新生儿期越早发现越好,半岁至两岁为早期治疗期。
痱子
病症
在新生儿的额头、两颊、颈部、腋下等身体褶皱处,出现红色突起的小疹子。发疹部位皮肤发红,严重时有组织液的渗出,天气热或者穿太多时会更明显。
症状
会感到刺痒,特别是衣物摩擦时。
预防治疗
不能给宝宝穿过多的衣服,包裹太严实。若宝宝爱出汗,可以多洗几次澡,擦上痱子粉,但是不宜擦的过多。疹子消退后也许会在两三个月内反复出现。
护理要点
用柔软的布蘸温水擦拭,自然干燥。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照上述方法护理,隔几天症状会自动消失。
多发的血管瘤
症状
常见不规则块状红斑,多发生在上眼皮、后颈部、两颊或额头。有些血管瘤则高于皮肤,呈突起的块状,摸着软软的。
原因
由血管组织发生的肿瘤成为血管瘤,其中80%属于先天性的,血管瘤属于良性的,生长缓慢,很少恶变。
护理要点
血管瘤在新生儿中发生率较高,大部分是良性的,不需要特别的处理。在宝宝7-9岁时会完全消退,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如果生长在眼皮、嘴巴等神经分布丰富的地方,或者某些影响美观的部位,则需要咨询专业医生。
- 上一篇文章: 科研人类呼吸道微生物和免疫环境的早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