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最新科普

时间:2020-8-25来源:成功案例 作者:佚名 点击:

早发型:母乳喂养性黄疸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

早发型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及达到高峰值的时间相似,但母乳性黄疸的最高值要超过生理性黄疸;迟发型者常在生理性黄疸之后黄疸渐趋明显,也就是说母乳性黄疸常在岀生后7~14天出现。

如下特点:

1.黄疸不消退在生理性黄疸期间,即出生后2天~2周发生,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失。

2.黄疸程度以轻,中度为主(=moL),重度少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多见。

3.一般情况好婴儿除黄疸外完全健康,吃奶好,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满意,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

预防:

有研究认为,增加新生儿早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內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減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并可使新生儿及时获得营养丰富的初乳。

对健康新生儿的母乳黄疸要严密监测和加强随访。尤其对生后2~3天即出院回家的母乳黄疸新生儿需建立必要的随访,以便早干预防止脑损害。

并发症:

一般预后良好,但却并非绝对安全,未结合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潜在毒性,处理不当可以引起智力,听力,神经系统损害而造成永久后遗症。

                

转载注明  http://www.sxxrt.com/cgal/874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新生儿败血症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