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发病死亡率高达95以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俗称为淡水鱼暴发病、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和出血性腹水病、腹水病等。年农业部公告第号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是我国危害鱼的种类最多、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类急性传染病。发病严重的池塘发病率高达%,重症鱼池塘死亡率95%以上。
一、病原:
1、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
嗜水气单胞菌在水温14.0~40.5℃都可繁殖,以28.0~30.0℃为最适温度。pH在6~11均可生长;最适pH为7左右;可在盐度0~4的水中生存,最适盐度为0.5。
嗜水气单胞菌可以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从实际病例分析,可推断其主要通过肠道感染,能否感染取决于菌体对鱼肠道组织黏附力的强弱,黏附力的强弱又与菌株和鱼的种类有关,通常具有高黏附力的嗜水气单胞菌株才能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
出血病病因的模型可以描述为:嗜水气单胞菌侵入鱼体后,先在肠道内增殖,再经门动脉循环进入肝脏、肾脏及其他组织,引起肝脏、肾脏等器官以及血液病变,继而出现全身症状。
温和气单胞菌常出现在淡水,适合生长在温暖的水中,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有些在5℃也可生长,最高生长温度为41℃。温和气单胞菌所造成的感染常出现在鱼身上,被感染的鱼皮肤和鳍上会出现针状小点的出血,腹部肿胀,凸眼。在鱼体内则会出现腹部积水、肺水肿、脾水肿、肠肿胀及肠里面充满液体。
2、鲁克氏耶尔森氏菌
鲁克氏耶尔森氏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种适宜在20℃以下生长的病原菌。此菌出现的最适时间为每年的3-4月。这期间发生的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菌主要为此菌。
二、症状:
疾病早期及急性感染时,病鱼可出现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肠内有少量食物。
典型病症包括病鱼出现体表严重充血及内出血;眼球突出,眼眶周围充血(鲢、鳙更明显);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或红色混浊腹水;鳃、肝、肾的颜色均较淡,呈花斑状;肝脏、脾脏、肾脏肿大,脾呈紫黑色;胆囊肿大,肠系膜、肠壁充血,无食物,有的出现肠腔积水或气泡。部分病鱼还有鳞片竖起、肌肉充血和鳔壁后室充血等症状。
症状可因病程长短、病鱼种类及年龄不同出现多样化,大量急性死亡时,可发现少数鱼甚至在肉眼看不出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就已死亡,这是由于这些鱼的体质弱、病原菌侵入的数量多、毒力强所引起的超急性感染病例。
三、流行规律:
细菌性败血症在9?36℃均有流行,流行时间为3?11月,高峰期为5?9月,10月后病情有所缓和。尤以水温持续在28℃以上、高温季节后水温仍保持25℃以上时最为严重。
四、诊断:
1、细菌性败血症几乎危害所有淡水养殖鱼类(除草鱼有时例外),故一旦发现池塘大量死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种鱼类时(除草鱼有时例外),在排除了中毒、泛塘等情况之外,基本是可以诊断为细菌性败血症;
2、淡水鱼类其他鱼病一般不危害野杂鱼,如?条、麦穗鱼、黄颡鱼等,因此,一旦发现池塘中有这些野杂鱼死亡,而且死亡次序在其它鱼类之前,就基本上可以诊断为细菌性败血症了。
3、4、5月份为鲤、鲫大量繁殖季节,这些繁殖季节的鱼体质较弱,容易被感染,如发现鲤、鲫大量死亡,也可确诊为细菌性败血症。
五、预防治疗:
夏季雨后,花白鲢、鲫鱼、野杂鱼易感染细菌性败血症,经观察,发病顺序为:小野杂鱼→白鲢→花鲢→鲫鱼→武昌鱼→草鱼→鲤鱼。此时就留意观察塘中鱼的情况,做到早日预防,避免出现大规模的感染。
1、预防:
建议实施“逢一进三,逢七减一”措施,即每月1-3日,11-13日,21-23日进行保健如直接投喂安桂水产草本功能性饲料,提高机体免疫力,每周停料一天;
2、治疗:
外用:渔消安1瓶用5亩水体,严重时连用2次;2天后用“复合乳酸菌发酵液”调水。
内服:恩诺沙星g+三金出血治g+地锦草末g拌料喂0kg鱼或20kg饲料,连喂3-5天。
夏季高温暴雨时期,天气多变,随着鱼的不断生长,残饵、粪便也逐渐增多,鱼类病害发生频率增加。因此,必须做到无病先防,按照预防方案在整个养殖周期中使用,同时保证优良的养殖水质,增强鱼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可以有效防治细菌性败血症。
由于细菌性败血症全身病变,不同于一般病症,治病难度大,疗程长,且极易复发,因此必须坚持双疗程治疗,即第一疗程完成,出现明显好转后,不可掉以轻心,应待其缓解3-5天后,再以同样方法治疗一疗程,以达到彻底杀灭病菌,巩固疗效,不使其反复的目的。
------------------------------------
更多精彩知识回顾:
■高温警报!夏季需严防草鱼三病!
■谨防高温期罗非鱼养殖过程中的“恶魔"再度肆虐!
■暴雨过后未必见彩虹,还有可能是细菌性败血症!
■高温又见罗非鱼链球菌病,该怎么办?
■广西南宁精养池塘花白鲢感染细菌性败血症的有效处理方法
- 上一篇文章: 围观花3万6住月子会所,宝宝竟得了败血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