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糖尿病,和甜蜜的ldquo负担

时间:2021-8-29来源:治疗方法 作者:佚名 点击:

北京荨麻疹医院治疗 http://m.39.net/pf/a_8833326.html

糖尿病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它像隐匿的杀手逐渐侵蚀我们身体的健康,并且糖尿病患者通常会伴发多种代谢异常及继发各种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大咖说健康

大咖精彩直播回放

大咖医生嘉宾介绍

特邀嘉宾:孙航医学博士

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

主治医师

擅长肥胖,脂肪肝,糖尿病及痛风的诊治;

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分会肥胖学组秘书;

目前已在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10余篇;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2项课题;

特邀主持:姚乐博士研究生

门诊办公室主任助理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后,肝胆外科领域发表多篇论文;曾获得多个平台的大健康科普讲座奖项

直播内容精彩回顾

问:

主持人:糖尿病其实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了,对吧?

孙医生答:的确是,年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2.8%,患者人数高达1.亿,居世界首位,而且发病越来越年轻化,并且年轻糖尿病不再是1型糖尿病为主,多数是伴有肥胖及多种代谢异常的2型糖尿病。

问:

主持人: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话,会带来哪些健康方面的危害呢?

孙医生答: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糖尿病就是血糖高点,不痛不痒,没什么了不起。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长期高血糖会使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受损,危害到心、脑、肾、神经系统、眼睛、足等重要器官!

第一、心脑血管病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糖尿病人的心血管风险较普通人高2~4倍,约75%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另外,约50%的脑梗由糖尿病发展而来。

第二、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现代终末期肾病(尿毒症)的首要原因。在中国约30%的透析病人是由糖尿病人发展而来。

第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早期视网膜病变前兆不明显,晚期可出现视网膜出血、视脱落,最终导致失明。视网膜受损不可逆,糖尿病所致失明已经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糖尿病人的失明发生率是普通人的25倍。

第四,糖尿病神经病变,包括周围神经病变和内脏神经病变。是影响最广泛、最复杂的并发症,涉及全身各部位,表现各不相同。

第五,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就是因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感染等因素所致,是糖尿病最麻烦的并发症,尤其是有肢端严重感染及坏疽的病人,都需要高位截肢才能保全生命。每年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的截肢超过万例。

问:

主持人:如果生活中,饮食做好管理,就能控制好血糖呢?

孙医生答:会的,有些患者通过饮食的控制,可以达到不吃药的状态,而且比例不少,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很重要,是逃不开的。一些病人来门诊会问我如何吃,但是这件事需要细细的说,我今天就可以给大家好好讲一下,

总原则

1)三餐定时定量,不随意加餐(控制总量很重要),每餐只吃六七分饱;

2)食物多样,吃的好不如吃的杂:

主食

1)全麦面包、面包、馒头、米饭、杂粮、(注:不能吃杂粮粥,粗粮不要细作),其次需要注意隐藏的主食,如土豆、山药、芋头、藕片等,很多根茎类食物都富含淀粉,如果吃了这一类菜,那么主食就要相应减少摄入。主食中的粗细比例,粗粮占1/3~1/2,甚至一半以上,粗粮不要细作,例如:磨成粉、粉碎成小粒、压成泥、熬成软烂的粥。因为粗粮细作以后,对血糖的影响很大,而大颗粒的粗粮需经过咀嚼和胃的机械磨碎过程,延长了消化和吸收的时间,血糖反应是缓慢和温和的。

每顿推荐量:1个拳头的大小一两

蔬菜

一般绿色蔬菜不太限量:白菜、黄瓜、青菜、莴笋等

每顿推荐量:一捧左右

肉类豆制品

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肉的,因为蛋白质和豆制品的升糖指数相对较低,但是也不能过量,蛋白质同样是能量,摄入过多也会转化为糖,可选择低脂肉类,健康的烹饪方式。

每顿推荐量:一个巴掌心左右

以上食物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尽量少调料,少有少盐。

水果

每日水果不超过克,同时应减少半两(25克)主食。有些水果和我们理解的水果升糖指数还是有区别,比如:西瓜,其实西瓜富含丰富水分,是可以少量食用的。或者每天吃一颗小苹果,但是不能吃了西瓜又吃苹果,挑选水果偏“青”“生”,避免吃水果很甜的水果。还要说一下番茄,番茄是介于水果和蔬菜的一种,千万也不可食用过量,特别是小番茄,升糖指数偏高,水果可做加餐选项。

坚果

坚果可提供不饱和脂肪酸和很多必须的营养物质,且饱腹感强,升糖指数低,可以作为加餐的选项,坚果类食物:花生、杏仁、腰果、榛子、核桃、松子、白果(银杏)、开心果、夏威夷果等

每日推荐量:十几二十颗/一个巴掌心左右

问:

主持人:那我们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治疗,除了饮食需要控制以外,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

孙医生答:我们医生治疗糖尿病的小秘籍--五驾马车,刚刚提到的饮食只是其中的一项,还有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也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我们前面讲的对糖尿病的认识、饮食,包括后面要讲的,都是健康教育的范畴,还有就是运动、测血糖(自我检测)最后是药物,看到了吗?药物只占了1/5。

问:

主持人:那糖尿病的患者如何运动呢?

孙医生答:糖尿病的运动,主要注重科学性和安全性,个体差异很大,不同的病人耐受力、心肺等情况都不一样,年轻一点的患者可以做一些,有氧运动、负重运动、抗阻运动、高强度有氧运动,如果是1型糖尿病或者目前低血糖风险较高,就需要注意预防低血糖的措施,如果是中老年,心脏放过支架,心功能可能也不太好,那可能去公园打打太极、晒晒太阳就可以,或者关节不好、或者肥胖,可以考虑游泳、水中自行车等的水中运动。

1)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很重要。运动之后血糖有降低、微微出汗、精神状态良好、睡眠佳为宜。

2)在专业人员(康复医师、糖尿病专科医师、运动治疗师等)的指导下,依据血糖控制、体能、用药和并发症不同,有选择性地制定运动方案。

3)有低血糖的患者可在家人的陪伴下进行,或者常备一块巧克力、糖,或者餐前测好血糖再去运动。

糖尿病病人大多数都还是运动不足,所以运动很关键,运动可以降血糖,还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问:

主持人:您能给我们科普一下怎么测血糖才最有效吗?

孙医生答:血糖的自我监测同样很重要,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配备一个血糖仪,时刻监控血糖,能够加深自己对于血糖管理的警惕性,也是医生来更改治疗方案及用药的很重要的参考。

我们病房一般测7个点,三餐前后+睡前。餐后2小时后,病人居家自测血糖可以用一周的时间测完上述7个点。

血糖相对稳定的情况,就选2次就可以,再好的话,2-3天测一次都可以。

测不同的点,不要盯着一个点测,交给医生的要有不同时间的血糖。一个点很难判定血糖的好坏和趋势,需要多点来评估,所以需要病人频繁监测血糖。

建议准备记录本,当作日记来记,把每次血糖数值记录,并标明所测的时间(餐前?餐后?进食了什么食物?药物有无调整?漏服?多服?)。不要单张纸交给医生,或口述血糖值,往往因记忆不准确,影响近一步方案的调整。

问:

主持人:那最后就是糖尿病的药物了,关于药物,孙医生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有什么误区需要避开的,可以告诉我们的观众朋友吗?

孙医生答:这就是最后一驾马车了,就是药物的选择,药物就交给医生就好,请充分信任你的医生。药物分口服和注射的,不同的药物都有不同的风险,也各有各的优缺点,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你的。糖尿病药物繁杂,给药途径的频次也都不太一样,吃多吃少了都极大的影响血糖,所以,病人需要仔细看药物说明书和医嘱单,有不明白的及时咨询医生,不要用错药物带来不健康的风险。

问:

主持人:糖尿病有哪些急性并发症吗?可以打新冠疫苗吗?

孙医生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应该是糖尿病比较严重的急性发作的并发症了,常见的诱因有感染(发烧、拉肚子)、胰岛素不恰当减量或中断治疗、饮食不当、胃肠疾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创伤、手术、妊娠、分娩、精神刺激等。

患者出现的表现为多尿、口渴、多饮症状加剧,血糖波动或升高明显,常伴有恶心、呕吐、头疼、腹痛等或脱水症状。一旦高度怀疑,医院诊治。

新冠疫苗的话,如果你血糖控制好的话,是建议患者打的,因为当疫情来袭,相对正常人来说,糖尿病患者是更加高危的人群,更需要疫苗的保护。

网友互动

糖尿病患者可以喝奶茶吗?无糖的可以吗?

奶茶可以自己做,仅仅茶叶+奶,但是不建议外面买来喝,店家的奶茶为了口感可能会添加植脂末、饱和脂肪酸、香精、糖等,如果要买就买只有牛奶和茶的奶茶。包括咖啡,推荐只喝拿铁和美式等只有咖啡和奶的,燕麦奶也富含碳水,另外,不少无糖饮料是用代糖的或者甚至是果糖、麦芽糖等,最后,还有一些无糖的饼干,无糖饼干是用面食制作的,其实也容易被患者忽视升糖风险,也是不利于健康的选项。

孕期的血糖升高该怎么吃呢?

总的还是按照刚刚的饮食建议,孕期更需要营养均衡,保证食物的多样化,不要偏食,建议先吃点蔬菜垫底,然后再吃点肉类、菜,这样可以放缓升糖指数。

酸的水果升糖也会很高吗?吃水果的时间有讲究吗

酸的水果升糖相对会低一些,但还是要看水果,比较酸的苹果、橘子、猕猴桃都还可以。但是比如山楂就不行,山楂的含糖量很高,虽然口感不甜,有时候酸会掩盖甜味,另外包括桂圆、红枣这些含糖量都非常高,需要避免。

什么是隐匿性升糖高的食物?

可以观察食品的外包装的成分表,可以看一下碳水化合物的成分有多少,热卡、蛋白质、钠等,包装都会有标注,如果不是包装类的食物,可以上网查一下含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和量。还有就是吃过之后测一下血糖,食物的升糖指数不一样,每位糖友胃肠道对某些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也不一样,所以说自己可以摸索一下适合自己的食物。

糖尿病不可以吃一点糖吗?

如果在血糖控制的很好的情况下,为了愉悦一下自己,偶尔是可以吃一点的,不能贪多哦~

早饭吃得饱,中午饿的快,是胰岛素分泌失调吗?

这个问题问的很专业,可能因为吃了很多食物刺激了胰岛素分泌,就会出现很饿的状态,从另一方面就说明这位网友需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胰岛素水平,可以查一下(糖耐量试验)OGGT。

糖化血红蛋白怎么测?

糖医院测试,糖化是可以反应患者8-12周整体的血糖控制情况,是相对比较稳定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也是非常的简便,无需空腹。另外,糖化只是血糖控制的一个维度,如果兼并高低血糖的话,可能测试出来也很好,所以测了糖化也需要测一下血糖,两者都重要。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多少算正常?什么指数就需要重视啦?

对于正常的人来说,空腹血糖6.1,餐后两个小时7.8,如果年轻人体检空腹体检已经到6.2的话,医院筛查了。体检糖化如果超过5.6%,那也要引起重视了。如果家里有家族史,糖尿病史的话,就更需要定期筛查血糖,肥胖也是糖尿病的诱因,特别是腹型肥胖,也要筛查糖尿病。

---END---

直播厅介绍

医院5G大健康公益直播厅即将陆续上线,敬请期待.....

往期推荐

叶晓健教授

《大咖说健康直播厅首播告捷》

三八妇女节特别节目

《关爱女性健康“乳”此重要!》

李国东教授

《关节健康无小事》

康复杂志联合春季话养生

《让身体里的阳气生发出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sxxrt.com/zlff/1143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新生儿败血症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