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之脑脊液细胞学综合征
时间:2020-11-21来源:治疗方法 作者:佚名 点击:次
健康人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为0~5/mm3,主要为正常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二者的正常比值为30∶70~40∶60),不出现炎性(免疫)细胞。当脑和脑膜受到不同生物致病菌(抗原)的侵袭时,机体就会通过免疫机制及时激活脑脊液白细胞和免疫活性(炎性)细胞,这些细胞的总量增加,其比值也相应变化,这为脑膜炎、脑炎的定性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生理与病理状态下的细胞成分生理状态下的细胞病理状态下的细胞1、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77.2%B淋巴细胞8.0%D细胞2.4%N细胞13.4%2、单核样细胞3、柔脑膜和蛛网膜细胞4、室管膜细胞5、脉络膜细胞6、来自腰穿的红细胞、粒细胞、鳞状上皮细胞、软骨细胞1、转化型淋巴细胞(淋巴样细胞)2、浆细胞3、激活样单核细胞4、巨噬细胞5、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6、红细胞7、肿瘤细胞8、狼疮细胞9、细菌、真菌、髓鞘片段脑脊液细胞学综合征圆细胞反应淋巴细胞反应1、细胞数正常或稍增多2、淋巴细胞较单核细胞比例增高,偶见转化型淋巴细胞3、见于非特异性、慢性脑膜刺激,病毒性感染,某些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转化型淋巴细胞反应1、细胞数中度增加2、可见刺激性圆细胞,细胞比例明显向圆细胞增多3、见于急性或亚急性脑膜炎症的恢复期、多发性硬化、吉兰巴雷综合征、各种原因脊髓炎单核巨噬细胞综合征单核样细胞样反应1、细胞数正常或稍增多2、单核吞噬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加,并可见激活型单核样细胞增多;3、见于非特异性慢性脑膜炎性刺激,脑膜机械刺激以及脑脊液腔周围病变单核样细胞反应伴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内可见各种物质,意义同单核样细胞反应多型核粒细胞综合征嗜中性粒细胞反应1、细胞数高度增高2、镜下见较多中性粒细胞,也见少数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3、提示脑膜有粒细胞浸润,如化脓性脑膜炎嗜酸性粒细胞反应1、细胞数中度增高2、镜下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同时有中性粒细胞和小淋巴细胞,有时可见单核细胞及刺激型淋巴细胞3、嗜酸性粒细胞脑膜炎:寄生虫感染、病毒性脑膜炎、特发性脑膜炎、神经梅毒、嗜酸性肉芽肿混合细胞反应1、细胞总数增多,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也见小淋巴细胞、转化型淋巴细胞、淋巴样细胞、单核样细胞、偶见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2、见于亚急性脑膜炎如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早期病毒性脑膜炎、晚期化脓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以及非病原体引起的脑膜炎症反应1.急性感染、中毒性脑膜病、脑病,系指由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急慢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导致出现脑膜、脑组织代谢以及神经递质障碍的一种非感染性脑膜病和脑病。由于没有致病菌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因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多显示正常或仅有轻度升高,其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间的比值保持正常,同时查不到炎性细胞和致病菌,可供鉴别。2.脑膜癌病,系指由肺癌、胃癌、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宫颈癌和黑色素瘤等多种癌瘤细胞,侵犯脑膜所导致的一种癌性脑膜病。由于癌瘤细胞靠近蛛网膜下腔,且其结构又较松脆而易脱落至脑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中,因而细胞学检查极易查到癌瘤细胞。肿瘤细胞多显示增大,核浆比值失调,着色较深或很深;细胞核数目增多、变大,形态不一,且核仁增多、变大;细胞分裂活跃,肿瘤细胞常出现呈团、呈簇、呈花瓣样或腺管状等特征性排列,可供鉴别。我室的首检阳性率高达94%以上,目前已成为其他检查无法替代的诊断“金标准”。3.脑膜白血病系由白血病幼稚细胞对脑膜的弥漫性浸润所致。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常可查见相应的白血病幼稚细胞,可帮助鉴别。特别是对无周围白血病迹象的中枢性白血病的诊断具有极重要的价值。我室的首检阳性率高达82.90%,目前已成为其他检查无法替代的诊断“金标准”。4.出血性脑膜病系指因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蛛网膜下腔所致的一种非感染性脑膜病。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以大量新鲜红细胞和红细胞吞噬细胞为主的细胞学异常,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却正常,可协助鉴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上一篇文章: 关于脑脊液检查如何得分看完这篇你就明白
- 下一篇文章: 感染诊断的宠儿,ldquo原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