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这不是奶苔,乱擦会引起败血症
宝宝的小嘴巴里,老有不少白块块,擦都擦不掉,也不疼也不痒,就是看着怪不舒服的。鹅口疮虽说不是“大病”,在宝宝们身上却又常见。今天就来聊聊。
1鹅口疮是什么?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口糊、白念菌病,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通常多发生在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的婴儿中。白色念珠菌在健康宝宝的口腔里也常可发现,但并不致病。只在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容易发病。
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奶头不洁、喂养者手指的污染传播。
分辨鹅口疮、奶块
这两者都是白色块状,有点不好区分?
方法其实很简单,用小棉签擦拭白色斑迹,如果很容易擦掉,且擦完的口腔黏膜完整光滑,就能判断这是奶块。情况相反,就有可能是鹅口疮。
2鹅口疮的发病原因“条件致病菌”就是说,正常情况下,这种病菌是广泛存在的,我们的嘴里、上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上,各处都有它的踪迹,但一般情况下不会致病。
只有当免疫系统出问题了,白色念珠菌异常生长,才会引发鹅口疮。比如宝宝自身免疫降低、口腔不卫生、营养不良等情况下,具体有哪些?
抗生素滥用
过量或过长时间白色
婴儿用品消毒不过关
如果宝宝日常使用的奶瓶、奶嘴、玩具等不干净,或宝宝爱吃手,手部卫生又不能保证,就很容易把细菌、霉菌带进口腔,引起感染。
其他情况
早产儿、久病体质虚弱的婴儿、有某些先天性疾病的婴儿,都更容易发生鹅口疮。另外,如果妈妈在生产时有阴道霉菌感染,也要特别留意宝宝的健康情况,预防感染。
3鹅口疮的传染在给宝宝喂母乳时,宝宝的鹅口疮可能会传染给你的乳头。感染的乳头会感到疼痛,微微变红或粉红,皮肤略微发胀、变干,会脱皮,还会发痒,发烫,喂奶之后感到乳头内部隐隐作痛。
乳头的治疗同宝宝的鹅口疮一样,只要用抗真菌药膏涂抹,就能酵母菌赶走。如果乳头的感染非常严重,医生会给你开口服抗真菌药物。
4鹅口疮的治疗措施口腔清洁
首先,要注意保持宝宝的口腔清洁。奶瓶、奶嘴、宝宝的餐具都注意适当消毒,减少附着的白色念珠菌。3种最常见的奶具消毒法,带大家回忆一遍。
①煮沸消毒法:水要完全淹没奶具,玻璃奶瓶和冷水一起煮沸,水烧开5分钟后再放入奶嘴、瓶盖等塑料制品,再煮5分钟关火,自然晾干。尽量不用洗涤剂。
②蒸汽消毒法:按电动蒸汽锅说明书来做。
③微波炉消毒法:奶瓶加入七分满的水,保鲜膜包好;奶嘴、瓶盖放入有水的容器中,用微波炉加热一分钟左右即可。
另外,爱吃手、爱咬玩具的宝宝,要注意小手和玩具的卫生。
药物治疗
向医生咨询得到抗真菌药膏后,涂抹于宝宝口腔患处,4次/天。
5患鹅口疮,生活上要注意患鹅口疮,除了规律用药,宝爸妈的日常护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急着去掉白斑
不少宝爸妈想要早早擦掉感染的白色斑块,用毛巾擦,用棉签搓。不过,即使擦掉白斑,真菌仍然存在,之后还会繁殖起来。
更严重的是,用力擦拭有损口腔黏膜,也许会造成出血,甚至发生继发感染、败血症。所以,最好还是不要着急擦拭,等待药物起效最可行。
涂药后别马上喂奶
涂药后很快喂奶/进食,会影响药效,最好喂奶后/或两餐之间涂抹制霉菌素。
重要提醒:疗程十分重要,大部分宝宝的鹅口疮用药不久即消失,不少宝爸妈顾虑副作用,擅自停药,这是不对的。因为,虽然眼见到的白斑没有了,但白色念珠菌尚未完全根除,不久还会重新泛滥。
所以,即便看起来好了,也得继续用药,严格遵照医生疗程,一般为7~14天,或病灶完全消失后2~3天。
情况严重,及时就医
白色念珠菌感染,初期侵犯口腔,严重后可能感染咽喉、气管等部位。
如果宝宝病情进展到声音嘶哑、发热、严重咳嗽、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甚至皮肤发紫,医院了。
6远离鹅口疮,注意预防母乳喂养
研究证明,母乳喂养儿更少患鹅口疮。究其原因的话,大概是母乳清洁、污染机会小,并且含有许多抗菌物质(溶菌酶、白细胞、抗体等)抵御感染
避免抗生素滥用
尽量少用抗生素,迫不得已非得要用,就多清洁口腔,多漱口(如果是小宝宝,爸爸妈妈用小棉签或纱布清洁口腔)。
营养均衡
膳食营养与宝宝的免疫功能息息相关。妈妈应当合理安排宝宝的饮食,培养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保证营养摄入。
更多育儿和月嫂干货,请私信婴宝君
点击“阅读原文”1分钟在线私人订制
我们将为您选择最适合您的月嫂↓↓
亿婴宝丨一切为了您宝宝和家人
长按,识别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家中科UM-D
- 上一篇文章: 激素相关知识总结,你了解多少
- 下一篇文章: 新生儿常见异常症状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