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与疾病败血症
时间:2017-12-31来源:败血病因 作者:佚名 点击:次
败血症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诱发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寒战、高热、毒血症状、皮疹及肝脾肿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并易导致感染性休克或迁徙性病灶。伴有多发性脓肿而病程较长者,称脓毒血症;细菌短暂侵入血循环,通过免疫功能被清除,而无明显毒血症状者成为菌血症。
各种不同的致病菌均可成为败血症的病原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肺炎杆菌及绿脓杆菌是引起败血症的最常见菌种,其中饮用水中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又称大肠埃希氏菌,是好氧及兼性的、革兰染色阴性、无芽孢、大小为(2~3)微米x(0.5~0.8)微米、两端钝圆的杆菌,可在温度为10~46℃、pH为4.5~9.0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大肠杆菌落有几百种菌株,其中大部分是无害的,只有少数能引起病变,如美国科学家年发现并命名为0-的大肠杆菌,其毒素进入血液后能够破坏红细胞、白血球、血小板,产生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现肺部迁徙性病变及肝、脾肿大的等肝胆系统病变,严重的可致感染性休克、直至死亡。
对大肠杆菌型败血症可选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对其它类型的败血症(如绿脓杆菌败血症、变形杆菌败血症、产碱杆菌败血症等)也要选取适宜的抗生素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预防败血症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加强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②对原发疾病与基础疾病必须及时、正确治疗;③合理利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癌药物,防止菌群失调和降低机体免疫力;④对粪便污染的水源水进行有效消毒,我国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饮用水中不得查出含有大肠杆菌等微生物。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新生儿肺炎严重吗该如何呵护治疗呢
- 下一篇文章: 勿将小儿肺炎当感冒,耽误治疗甚至可危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