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重磅发布将l
安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
在本次指南更新中,CDS将HbA1c正式纳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当中,以HbA1c≥6.5%作为切点,辅助糖尿病的诊断。
新增建议具体为: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的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表1:最新糖尿病诊断标准)
注:只有通过一致性评价后,HbA1c才能被用于糖尿病诊断。
HbA1c个体化控制目标设定,可以这样做!
本次指南更新细化了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为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控制目标。
现阶段,内分泌科对HbA1c的管理尚不能达到“精准控制”,本次指南更新中新增了一幅示意图如下:
(图2:HbA1c个体化目标设定的影响因素示意图)
示意图中将HbA1c个体化目标设定的影响因素分为不可变因素(年龄、病程、诊断寿命、合并症、并发症、对低血糖等副作用的耐受性)以及可变因素(患者主观意愿、资源及支持系统、是否使用增加低血糖风险的药物)两个大类,共九个小类,并提供了相应的调整建议(向左为更为严格,向右则更为宽松)。
糖化血红蛋白常见的结果解释误区
百灵
1、数值越接近正常越好
不少患者认为糖化血红蛋白越接近正常值越好,这种认识是不完善的。糖尿病治疗强调个体化原则,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也是因人而异的,有时候病情严重者一味追求低的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反而得不偿失。
百灵
2、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监测一个就够了
糖化血红蛋白和自我血糖监测不是互相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两者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随访是各有优缺点的。
与随机血糖相比,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不受一时偶然因素的影响,与采血时是否空腹无关,因而稳定性更好。而血糖能反映即时情况,尤其通过多点血糖监测(血糖谱)可反映患者全天血糖波动及控制情况。
百灵3、糖化血红蛋白很稳定,总能反映真实情况
一般情况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但有时两者变化不一致。比如,暴发性1型糖尿病,这时糖化血红蛋白就可能赶不上急性血糖变化的速度,因此不能反映真实的平均血糖水平。还有酗酒、缺铁性贫血、高甘油三酯血症可使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妊娠妇女血容量增加、血色素降低、以及溶血性贫血、急慢性失血、慢性肾衰、血红蛋白病等,测的糖化血红蛋白值都较低。
参考值随年龄增大有一定增加,高脂血症标本可使结果偏高。
了解更多欢迎点击首文蓝字,
- 上一篇文章: 为何心脑血管疾病会缠上年轻人
- 下一篇文章: 儿童医师高其武中医如何看待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