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不离不弃,海安母亲撑起儿子的天空
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爱,她的名字叫“母亲”;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这种爱叫做“母爱”。母亲与母爱,古往今来创造了不知多少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如今在海安,就有这么一个年逾七旬老母亲照顾残疾儿子四十余年的感人故事。她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四十多年间用柔弱的双肩扛起照顾残疾儿子的重担,面对命运的不公,这位母亲在一次又一次的生活挫折前选择了坚强,只为了替儿子撑起一片天空,她就是大公镇北凌村14组73岁的杨加凤。
儿子是我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我活多久就要照顾他多久
那时,杨加凤经人介绍,与北凌村青年仲济楼相识并结为夫妻,日子平凡而充实。不久仲进等三个儿子相继出生,经营五口之家虽然辛苦,却让杨加凤小俩口倍感兴奋和快乐。
42年前,小仲进才8岁,一个飞来横祸降临到这个普通的家庭。原本活泼乱跳的二儿子仲进放学后,忽然咳嗽不断,发起了高烧,且持久不退。既要照顾3个儿子,还要起早贪黑种地,年轻的杨加凤夫妇俩为了养家赚钱忙得不可开交,起初便以为仲进只是感冒,吃点药就好,没怎么放在心上。然而孩子病情愈加严重,直至昏迷不醒……
“后来经常出现关节疼痛、僵硬的情况,去医院诊断是小儿麻痹症、败血症和肺炎。”杨加凤回忆起那段时光便心如刀割般难受。在医院昏迷了三天三夜后,小仲进的命是保住了,但从那以后,他再也去不了学校了。刚开始,小仲进还能拄着双拐外出。小仲进常常问杨加凤:“妈妈,我什么时候能好起来?我想去上学,和同学一起玩。”听着儿子稚嫩的声音,杨加风心如刀绞,却只能强装笑颜,安慰儿子:“没事的,快了,很快就会好的,很快就能去上学的。”然而小仲进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从12岁那年起,他的关节功能逐渐丧失,双腿不能蜷曲,完全丧失了生活能力。
面对残疾的儿子,杨加凤终日以泪洗面。有人便劝她,让她把小仲进送了,趁着年轻再养一个。可她摇摇头:“他是从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我要担起这个做母亲的责任,只要有我在一天,就会将他照顾到底。”其实杨加凤心里也一直有着歉疚,虽然医生说这是先天性的疾病,但她总觉得这是自己作为母亲的失职。“8岁生了场重病,12岁后就没能再站起来。倘医院,会不会情况就不一样?”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不过杨加凤心里已下定了好好照顾仲进一辈子的决心。
不离不弃咬牙坚守,儿子为母常年不吃晚饭
由于儿子的行动不方便,大部分的时间只能在床上度过。而照顾长期卧病在床的人,没经历过的人,绝对想不到有多艰辛。除了吃饭、喝水、洗漱等日常起居生活的照顾,杨加凤还面临着不让儿子得褥疮和帮儿子大小便的难题。长期卧床最易得褥疮,杨加凤便每天坚持帮儿子擦拭身子、清洁卫生,几十年照料下来,仲进身上竟没出现过一块褥疮!
如果说擦拭身子、清洁卫生是一件难事,那么处理大便就更加复杂麻烦,由于长期卧床不起,肠胃蠕动功能较差,儿子的消化功能受到很大影响,大便常出现异常,无法控制,明明感觉到上厕所,却往往解不出来,没有感觉时,又弄得满身满铺都是。有时,儿子便秘得厉害,杨加凤就用手去抠,一粒一粒的,如石头般坚硬,掉入瓷盆,甚至都能发出响声!每次抠完,她的手指都累得几乎直不起来了。
仲进的疾病带给杨加凤的除了身体上的辛劳,还有心灵上的疲惫。好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逐渐懂事了起来,也不再问一些令妈妈心疼和无法回答的问题了。有时坐在门口看到同龄孩子每天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从门前走过,小仲进总是背着脸过去,悄悄地流泪。这一切又怎么瞒得过他的妈妈呢?只是杨加凤虽然心里很难过,在儿子面前却表现得表现出坚强。尽管私下里,杨加凤不知流过多少眼泪,不知多少顿食不知味,不知多少次夜不能寐……
如今一晃四十多年过去,儿子已经50岁了,但杨加凤待他还像对待小孩子一样细心,日复一日不曾中断过。半夜起来看看儿子的被子是不是盖好了,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清早起床,帮儿子擦脸、刷牙;不仅一日三餐都由杨加凤喂食,还定时帮助他喝水、翻身、上厕所。可以说,是母亲杨加凤支撑起了仲进的生活。
眼看着自己的哥哥和弟弟相继成家,而自己却整天窝在床上,仲进难免情绪消极低落。而看到母亲天天为了自己忙前忙后,夜里都没睡过几次好觉,自己却什么忙也帮不上,就感到很惭愧。这种歉疚让仲进依然下定决心做出一个决定,那就是过了下午6点,自己就不喝水、不吃饭,这样可以减少上厕所的次数,避免母亲起夜受累。十多年来,仲进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在他心目中,这些是自己唯一能为母亲做的。
为了能让仲进心情开朗些,杨加凤找人为儿子特制了一把椅子,将儿子的双腿绑在上面,想要移动时借助椅子往前挪。因为仲进的双腿萎缩得厉害,即便能够移动,也仅仅是艰辛的一小步。不过对于仲进来说,相较于天天卧床不起,这已经很难得了。每当母亲出去时,仲进便常常坐在门口等她回来,口渴了就慢慢移到桌边喝水。
40多年艰辛,压弯了老母亲的背,但压不垮伟大的母爱
如今每天一大早,住了好几十年的泥坯房前有着一块菜地,杨加凤便弯着腰在门前田里劳作。她身后的大门敞开着,屋内,仲进有时会默默注视着自己忙碌的老母亲,一动不动。似乎是心灵感应一般,不一会儿杨加凤就回了头,大步地朝家走去:“进儿,进里屋,妈给你煮菜粥!”一改先前的木讷,仲进咧嘴一笑,使劲儿地连人带椅子往里挪。
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已有40多年。杨加凤也从一位年轻漂亮的母亲成为现在年逾古稀的老人,头上的青丝染上岁月的白霜,曾经笔直的脊梁也日渐佝偻。
去年6月,杨加凤的丈夫突发脑梗去世了,这让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靠着家里的3亩薄田,杨加凤照顾儿子的同时也种点蔬菜,保证伙食自给自足。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在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即使粗茶淡饭仲进也吃得非常香:“纯天然绿色无污染,而且是母亲做的饭菜,多好!”说着仲进露出乐观的笑容。
尽管仲进很懂事,但杨加凤仍是充满愧疚,“我一直想让他过得稍微好一点,但是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实在没办法。”随着自己的老去,儿子未来的生活也成了她心中唯一的牵挂。“现在不敢想太多。不过我就是儿子的手和脚,我能活多久就照顾他多久!”这位将儿子从8岁照顾到现在的73岁老母亲的话掷地有声。
母亲,是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字眼。来源于母亲的母爱是一份朴实的感情,而这份朴实的感情却能孕育出伟大的情愫和力量。杨加凤就是这样一位用无私母爱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空的伟大母亲,这样的伟大母亲还有许多,就在我们身边……请一起为这大爱无私的母爱点赞!
小编辰宇根据通讯员乔海卫采写的《七旬老人照顾残疾儿子40余年》改写
随时了解海安事、天下事,我说给你听,你说给我听,请到我们的微论坛。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最有效白癜风品牌影响力医院
- 上一篇文章: 育儿知识新生儿护理不得不知的14个常
- 下一篇文章: 糖尿病能活多久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