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在家买个蓝光灯照可以吗
刘云涛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888189.html
新生儿黄疸可能是大部分新手爸妈遭遇的第一个难题,很多家长为此焦虑不已。黄疸这个事情细说起来很复杂。因为它不是一个疾病,而是一个症状,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是一系列病理或者生理的情况,涉及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很多。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首先,黄疸是一个症状,其本质是血液中胆红素的升高,由于胆红素是橙黄色,所以在皮肤和粘膜上呈现出黄色,这就叫黄疸;而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在医学上被称为“高胆红素血症”。
为什么新生儿容易出现黄疸?
当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他们产生的胆红素主要会通过胎盘进入母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最终通过母亲的肝脏和胆道系统排泄掉。
由于胎儿在母体内是一个“相对缺氧”的状态,胎儿的红细胞数量要比成人多很多,因此新生儿出生的时候所携带的红细胞也比成人高很多。但是这个时期的红细胞寿命比较短,同时由于新生儿脱离母体后会建立自己的呼吸,供氧更加充足,身体也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来携氧。
因此在出生后,新生儿体内的红细胞会有一个短期内大量破坏的过程。足月新生儿的胆红素的生成量是成年人的2-3倍,而这个时候新生儿自身的肝脏功能还不成熟,没有能力处理那么多胆红素,再加上又失去了母亲的帮助,这些大量产生的胆红素就会在短时间内蓄积形成一个高峰,这就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来源。
几乎所有新生儿都会在生后出现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的升高,大约半数的孩子会高到肉眼可见的程度(眼睛或者皮肤变黄)。理论上讲,随着新生儿逐渐长大,他们的肝脏功能也在逐渐发育完善,因此这些蓄积的胆红素总有一天是能够全部排出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新生儿的黄疸可以不经过任何干预就自己消退的原因。
足月儿生理性黄疸通常会在两周内消退,早产儿则是四周内。
除了生理性的因素,也有一些其他因素引起新生儿黄疸加重。
比如,同族免疫性溶血、奶量不足导致胎粪排出延迟、头颅血肿都是常见的早期黄疸的原因,严重的感染如脓毒症、红细胞的缺陷如G6PD缺乏症或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也会造成红细胞破坏的增加。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先天性胆道闭锁、病毒性肝炎等疾病也会导致黄疸长期不退;另外,母乳喂养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孩子黄疸消退延迟,最长可以到生后12周。
胆红素升高的危害是什么?
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
正常人的血液和脑组织之间存在着一个叫“血脑屏障”的东西,它可以阻止血浆中的有害物质(包括胆红素)进入脑组织,但是当胆红素升得过高,或者某些疾病状态下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时,有一部分胆红素就有可能透过血脑屏障,引起细胞死亡,发生胆红素诱导的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急性胆红素脑病和核黄疸。由于神经系统损害是永久的、不可逆的,因此,预防胆红素过度升高是关键。
所幸的是,虽然听上去很可怕,但实际发展到这种程度的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孩子的黄疸并不会特别严重,我们不需要过度担心,只需要注意观察可能的异常情况,及时就医就可以了。
黄疸怎么治疗?
这里所谈的治疗,主要是针对胆红素升高本身的治疗,也就是前面讲的第一种情况,对于由其他严重原发病导致的黄疸,根本的治疗在于解决原发病,如果黄疸是由其他疾病所引起的,需要针对相应的原发病进行治疗。
目前已经确定对黄疸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光疗和换血。
■光疗是最常用的也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上最常用的是蓝光。光疗的原理是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照来改变胆红素的结构,可以降低胆红素的神经毒性,并且使其加速从体内排出。
光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一过性的发热和皮疹,通常都比较轻微,停光疗后即可恢复,某些类型的光源可能会造成脱水。
■换血疗法可以直接置换出血液中的胆红素和抗体,由于是有创治疗且需要输入外源性血液。因此通常用于通常用于光疗失败、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B>25mg/dl)或者已经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
关于什么时候要光疗,这也是让众多父母们非常疑惑的问题之一。
事实上,这个问题也没有统一的答案,光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防止发生神经系统损伤,而神经系统损伤除了跟胆红素的高低有关之外,还同新生儿自身的状况相关。
因此,蓝光治疗的指征是要结合新生儿的胎龄、日龄、围生期的缺氧情况、合并症情况等等多种因素来考虑的。简单来说,早产的孩子比足月的孩子治疗标准要低,出生一两天的孩子比六七天的治疗标准要低;如果存在窒息、感染等病史,那么治疗的标准也要降低。
比如一个出生体重不满g的早产儿,只要他出现了肉眼可见的黄疸,医生就要考虑给他光疗了。因为这样的早产儿血脑屏障发育不成熟,对胆红素的耐受能力更差,更容易发生胆红素脑病。
再比如,一个足月出生但是合并有败血症的新生儿,由于感染可能导致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会让胆红素更容易透过去,因此他的黄疸也要积极光疗。
下图截取自中华医学会年10月发布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这也是年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光疗参考标准。这张图比较直观地说明了不同危险等级的新生儿干预指标的变化情况。
可以看到,胎龄越小、危险因素越多,光疗的标准就越低,三种危险等级的新生儿,其光疗标准都是随日龄增加而升高的。这张图适用于35周以上的新生儿,对于更小的早产儿,他们的标准会更低。
家庭光疗可行吗?
经常会遇到家长咨询可不可以自己在家给宝宝进行光疗?那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光疗的相关知识。
光照疗法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光疗通过转变胆红素产生的异构体,使胆红素从脂溶性转变为水溶性,不经过肝脏的结合,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位。
■光源的选择:
胆红素能吸收的光线,以波长~nm的光线作用最强,由于蓝光的波长主峰在~nm,故认为是人工照射的最好光源。
■光疗的指征:
1.各种原因所致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均可进行光疗;
2.早产儿的血脑屏障相对不完善,胆红素易造成神经系统的损伤,更应积极治疗;
3.高危新生儿有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酸中毒、低蛋白血症等均可放宽指征;
4.极低出生体重儿预防性光疗。
进行光疗的宝宝
■光疗的方法:
1.单面光疗:用20~40W的蓝色或绿色荧光灯6~8支,灯管距离约2.5cm,光疗装置置于患儿的上方,灯管距离患儿正面皮肤25~35cm,患儿裸体睡于中央。
2.双面光疗:婴儿位于光疗箱上下两排光源当中,距离上排灯为25~35cm,下方灯管与玻璃板之间距离可以缩短到20~25cm。
■影响光疗疗效的因素:
1.增加皮肤暴露面积可提高疗效
必须尽可能暴露小儿皮肤,使之与光源有较大接触面积。因此光疗时尽量舒展四肢,洗澡后不要扑粉,尿布面积尽可能小。
2.灯管与小儿的距离
灯管距离患儿越近辐射强度越高,但距离太近可影响护理操作,且小儿易发热及脱水。
3.灯管的寿命与疗效
蓝光灯管使用数小时后辐射强度迅速衰减,但灯管的更换时间尚不确定,国内普遍使用小时更换灯管。
4.其它:是否有便秘、溶血等。
■光疗的副作用:
发热、腹泻、皮疹、青铜症、DNA损伤、眼损伤等。所以光疗的时候,要注意补液、尿布遮盖生殖器、黑布或厚布眼罩保护眼睛等。
■其它注意事项:
如室内温度在30摄氏度左右时再放患儿入内;照光前一般先洗澡,可清洁皮肤,减少感染,洗澡后不应扑粉,以免阻碍光照皮肤;眼罩若非一次性使用,用后须清洁消毒,以防止结膜炎;勤测体温,一般超过38摄氏度做物理降温;喂养可在光疗时进行,由于小儿易哭闹、出汗、显性及不显性失水增加,脱水者要补液。
影响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因素那么多,光的因素就有光源的发光光谱、光照时间、光照辐射度、光照面积等,还有其他孩子、疾病本事等因素。
对照上述知识,我们再对比一下网站上宣传的资料,这种所谓的家用蓝光灯,且不说新生儿黄疸在光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家用蓝光灯无论是功率、波长还是效果上都令人怀疑,更不要提那些煞有介事的小妙招,无论是穿衣服照、在被子里照还是在箱子里照,以及光疗过程中的专业观察与护理都与光疗技术的操作规范不符,总之,
家用蓝光灯不可靠!!!
家用蓝光灯不可靠!!!
家用蓝光灯不可靠!!!
警惕以下情况,及时就医
■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生后2-4天出现,过早出现黄疸提示可能存在其他疾病,应该由医生进一步检查。当然,医院分娩的孩子这时候还在住院期间,产科的医生和护士也会留意这个问题,因此不用太过担心。
■生后5-7天的黄疸。
这个时候的黄疸最容易被忽视,由于新生儿早期黄疸在这个时期会达到高峰,而家长们又往往缺乏经验,不能及时观察到黄疸的加重。因此建议大家在这几天就近带孩子做胆红素筛查,如果筛查的结果比较高,就需要进一步到儿科就诊。
■出生2周后黄疸仍未消退。
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通常会在2周左右消退,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还有黄疸,需要让医生检查有没有其他的问题。
■黄疸曾经消退后来又加重,或者黄疸长时间不退伴有吃奶不好、体重不增、大便色白等症状。
这些表现都提示孩子有可能患有其他导致黄疸的疾病,需要医生检查来确认。
■孩子出现了拒奶、反应差、嗜睡、尖叫、抽搐、发热等情况。
这些症状往往是胆红素脑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的表现,需要立即就医,不可延误。
Theend
—
- 上一篇文章: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是啥为什么要做遗传代谢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