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2021致敬7450000大连人

时间:2023/3/17来源:治疗方法 作者:佚名 点击:

这座城市带给我们太多温暖

我们携手并肩

一起战胜新冠疫情

一起走过小康之路

一起仰望信仰之光

我们怀揣着万亿之志、奉献之爱

踏过荆棘之路

造就民生之福

致敬,致敬万大连人

你们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

用一张张鲜活的照片

为这一年画上句点

岁首,疫情肆虐,年尾,病毒仍在。“一座城一条心”,万大连人民众志成城,形成了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千磨万击还坚劲”,凭借反应速度、行动精度、城市温度,凝聚起一座城市的精神伟力。“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那些令人难忘的瞬间,是城市精神的沉淀,是家国大爱的书写,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每个人都在坚守!每个人都是英雄!

大连再次实现

“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

讲述人:万献尧

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大连中心专家组组长

万献尧在救治中心与患者沟通。

2年,5次进驻大连救治中心,作为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大连中心专家组组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万献尧,带领专家组每日进行会诊、查房。11月4日凌晨,万献尧第一时间赶赴救治中心,一待又是一个多月。

年12月28日,万献尧59周岁的生日,他雷打不动地进行会诊。再次见到万献尧时,这位老专家依旧神采奕奕,说起救治过程了然于胸,然而记者却看出他的消瘦。

“11·03”大连本土疫情,共发现了名阳性感染者,患者人数较多、年龄层跨度大、患有基础疾病的人数多,给救治工作带来不小压力。大连迅速腾空救治中心,统筹全市优质医疗资源,调配高水平医护力量,组建17支医疗机动队和专家组进驻,国家、省、市专家组每日进行集中会诊,指导临床治疗,特别是针对一老一小、合并基础性疾病患者的病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阻断并减少重症及危重症的发生。大连再次实现“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这是万献尧的自豪与骄傲,更是大连名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

“干了医生,就是一辈子的事情了,不管是日常临床工作,还是隔离病房。”万献尧的话让记者再次动容。

最大的褒奖不是“神探”而是“无疫”讲述人:吴隽市疾控中心应急部部长、疫情研判组组长

疫情期间吴隽正在进行“流调”。

后半夜出发、4小时内完成核心信息报告、12小时内完成流调报告,他们就是与时间赛跑的“流调人”。

11月4日凌晨,大连市疾控中心流调队伍进驻庄河,当感染者核酸阳性结果确定时,市、县疾控部门的初步流调结果也已完成,相关人员均已管控。在大家看不到的角落,他们始终是24小时备战状态,只要一声令下,随时出发!他们用专业科学的分析、严谨缜密的“侦查”手段,抽丝剥茧般“挖”出和病毒有关的蛛丝马迹。对感染者活动所涉及的风险点位严格封控筛查,第一时间锁定密接者、次密接者,坚持边流调、边管控、边检测,最大程度缩短风险人群在社会面停留时间。

11月3日—16日,13天,庄河社会层面零新增;11月6日—18日,12天,庄河以外地区社会层面零新增;11月28日,全域零新增……在第一个潜伏期,大连确保了疫情“零外溢”。报告的例病例中,例为隔离管控中发现,占发病人数的84%。

有人说,他们是公共卫生领域的福尔摩斯。作为大连市疾控中心应急部部长、疫情研判组组长,吴隽却说,对“流调人”最大的褒奖不是“神探”而是“无疫”。两年来,她做了余份疫情研判,第一份成稿于年1月2日,那会儿还不叫新冠肺炎,称不明原因肺炎输入风险研判。只要有疫情发生,一天一份研判报告,常态化防控情况下,也是一周一到两份,为的就是对疫情现况、走势以及风险点进行及时分析和判断。

只要百姓需要我就一定在讲述人:张富妍西岗区香炉礁街道工人村社区工作者

社区工作者张富妍

在疫情期间全身心投入社区一线抗疫工作。

我叫张富妍,是西岗区香炉礁街道工人村社区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守护一方平安,是我的职责。虽然当时身体不舒服,但想到我管辖的户余名居民的安全,我这颗心就放不下。我必须得上,必须要及时通知每一名居民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其实,坚持冲锋在一线的不止我一人。检测现场,社区网格员、下沉机关干部、公安民警、执法人员以及可爱的志愿者、我们心手相连,拧成了一股绳。一轮、两轮、三轮……五轮核酸检测下来,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始终如一地耐心服务着。等待核酸检测队伍中有不少老年人,有的没有辽事通,我们就帮其注册,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居民们都会主动让出通道让他们先行检测,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场面。

忙完一天的核酸检测,还没来得及松口气,我就又投入到重点地区人员转运工作中,我尽量用服务宽慰居民,居民也同样用理解和配合温暖着我。完成转运工作后,已经是凌晨,为了不影响天亮之后的工作,我在社区支起行军床便睡下了。尽管第二天眼睛已经熬红,声音也有些嘶哑,但我依然坚持冲锋在前。

年,我经历了很多苦和累。但是为了守护一方平安,我愿意拼尽全力。这是一名社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承载了多少人多少时光的美好梦想。年必然被铭记,因为梦圆,因为更美好的希冀已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东西对接帮扶结出硕果,第二批第一书记全部入驻,科技助力农业丰产丰收……今年以来,我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小康之路越走越宽。

新品种让千亩盐碱地水稻

增产又增收

讲述人:杨立国

晒谷场晾晒的丰收水稻。

临近立冬,大连地区遭遇四十年不遇的秋汛,秋雨连绵,地处渤海之滨的稻田里一片汪洋。11月18日,立冬已过,小雪未到,杨立国把5台收割脱粒机同时开到泥泞不堪、积水半尺的稻田里,抢收脱粒水稻。长挂货车过地磅显示,净重8.9万斤,总收入.1万元。那个时候,杨立国那颗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

我在仙浴湾镇承包了1亩盐碱地,今年3月,通过瓦房店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的引荐,联系上了大连市普兰店区特种粮科技特派团团长谢辉,现场品尝了“连粳4号”大米的口感。首席专家谢辉从育苗到插秧、田间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给我全面指导介绍。更打动我的是软米稻“连粳4号”,与自己以前栽的品“金禾1号”相比,糖低35,钙高90%,我当场决定种植亩。新品种让我们水稻种植户得到实惠。过去种植普通水稻品种,大米卖2.5元一斤。如今种“连粳4号”软米,新米上市就4.5元一斤。产量不减,效益翻番。软米稻“连粳4号”在今年5月获得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正式审定,这个品种填补了辽宁省没有软米稻的历史空白。

打通小康路上促进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讲述人:李书军

李书军到草莓大棚调研。

作为庄河市蓉花山镇源发村驻村第一书记,年8月30日,李书军信心满满,同其他同期派驻的驻村第一书记一道,“一车”把“家”搬到了蓉花山。

从进村那天起,我就下决心要与所驻村村民开启流汗模式,把提高村民收入作为自己此次驻村的初心和使命。通过一个月的走访、调研,我发现村里农民的家庭收入主要来自设施农业大棚,农户的建棚积极性很高,却面临资金短缺、无法建棚的难题。另外,由于地处偏远山区,部分农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依然面临销售困难问题。为此,我找到相关金融机构,在村里搞了一次金融下乡助农活动,从生产资金源头和农产品销售两方面为村里的农业生产提供支持。第一书记上联党和政府,下接基层群众。驻村近四个月来,感触最深的是重点要做好党和群众之间的纽带。我要发挥驻村在群众中间、离群众最近的优势,打通小康路上促进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天创造“高海拔”奇迹彰显大连担当讲述人:韩伟韩伟集团董事长

贵州韩伟蛋业项目现场。

大家都说贵州韩伟蛋业创造了奇迹——仅用天,在盘州市羊场乡徐寨村建成迄今为止中国海拔最高的现代化养鸡场。

这一点我不能谦虚,因为这背后不但有我们集团的倾心付出,更凝结辽宁、贵州各级政府的全力支持,凝结太多人的通力协作,同时,我也非常自豪,作为大连土生土长的企业家,助力六盘水市脱贫攻坚,为大连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在国家考核中取得“三连好”成绩贡献了一份力量。

我第一次去六盘水赶上天气不好,飞机低空盘旋两圈才降落,我俯瞰时就震住了——这地方绝对不能建鸡场,哪有个平地?但我们这一代人,好像都有强烈使命感,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创业者、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面对市委、市政府的信任,面对“精准扶贫”的使命,就感觉责无旁贷。说实话,建设过程太苦了,基础设施欠缺,地势特点导致施工困难,又赶上疫情,时间紧任务重,真就是分秒必争。感谢两地各级政府等大力支持,没有这些支持,不会有这个“奇迹”。

很多标志性时刻——年9月30日凌晨1时,首批鸡雏入住“别墅”;牛年春节前一周,首批“好运农场”鸡蛋新鲜诞下……“国庆节见鸡,春节前见蛋”,我们承诺的,都兑现了。现在我们一期总饲养量为万只,二期平整工程也快结束,预计带动当地约人就业,可以说我们做到了“真扶贫,扶真贫”,现在更是建立了新型合作关系。不但是我们,咱大连佛伦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当地共建的大樱桃研发示范基地、大连华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当地合作的高原草莓育苗项目,还有力威铝业……大家真正对中央号召一呼百应,以成绩说话。

年,使命迭代,初心永恒,这便是信仰的力量、信仰的光芒。牺牲者的荣光,奋斗者的雄壮,赓续者的铿锵,合奏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交响!百年大党,盛世华诞,传承红色血脉,永远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响彻百年的誓言,也是开启新百年的奋进号角!

心有所信

方能初心不改

讲述人:高丽莉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

高丽莉在讲党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此,初心不改,使命不变。纵观百年党史,波澜壮阔,成就斐然,党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壮丽的史诗。百年党史,可歌可泣;千秋伟业,催人奋进!

心有所信,方能初心不改。

今年有幸参与了大连日报“建党百年张面孔”栏目的策划和组稿工作,再次重温发生在大连这片热土上的感人故事,再次感受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的伟大精神,再次感悟共产党人崇高的信仰,心灵一次次被深刻地触动。

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关向应“忠心耿耿,为党为国”,信仰就是金伯阳“甘将热血洒江山”,信仰就是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信仰就是七一勋章获得者郭瑞祥一生对初心的矢志坚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一百年来,正是由于这种接续不断的信仰的力量,使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瞩目成绩!

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生逢盛世,无限荣光,更觉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未来,要更加努力讲好党的创新理论,讲好红色党史故事,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担当和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坚定“未来路”讲述人:么焕庆中建八局东北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

老战士胡长哲

为青年员工讲述英雄黄继光的故事。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掷地有声,让人振奋。我是中建八局东北公司党委工作部的么焕庆,今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组织开展了“百千党员讲党史”“百名青年讲百年”“百花齐放学党史”的“三百行动”,带领广大员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熟悉昨天,珍惜今天,开拓未来。”这句话是开国中将赵镕的临终遗言,赵镕将军的女儿赵京娅女士到我们项目工地上,讲述了父亲几十年初心不改、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故事。其间,赵京娅题写了这句话,鼓励我们要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这次经历时刻警醒着我: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我们公司在丹东承建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是重要的红色地标,我们有幸邀请到89岁的 老战士胡长哲来参观,并请他给我们的青年员工讲授了一堂党课。老战士读了黄继光母亲写给他的回信,令所有人动容。近期,我通过新闻了解到老战士要把这封珍藏67年的回信捐献给抗美援朝纪念馆,让全国人民看见。我希望老战士能够健康长寿,亲眼见证祖国越来越强大。

最后,我想以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我们要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坚定“未来路”,自觉接过革命先辈的“接力棒”,做好新时代“答卷人”。

共产党员的本色就是永不背叛信仰讲述人:王春燕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王春燕与搭档和石岩老人在一起。

时光如笔,岁月似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我的人生中写下一段隽永的回忆。

这一年的春天,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创意出一个融合传播项目——我是党史讲述人,集结报纸记者的笔力、广播主持人的表达力和电视编导的表现力,从党的精神谱系中精选十大精神,推出了多种艺术形式综合呈现、线上线下同步传播的十堂党史课。

从红船精神到抗疫精神,“我是党史讲述人”项目组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精神给养中,汲取到中国共产党精神的信仰力量。从机关学校到企业社区,20位党史讲述人在一双双闪烁着泪光的眼睛中,看到信仰之光那穿越时空的感染力和影响。从融合创作到融合传播,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凸显融合势能,创造出万人同上一堂党课的传播影响力。

依稀记得,为了探究延安精神,我和搭档大海捞针一般找到了曾在延安生活战斗过八年的百岁上校石岩。老人家的亲口讲述,让80多年前的延安精神仿佛触手可及,也让今天的我们得以重回延安、重温延安。延安精神首讲那天,云直播现场坐满了全集团97个支部的几百名党员代表,石岩老人也来了,他特意穿了66年前海陆空三军首次大授衔的礼服。现场掌声雷动,大家全体起立向这位革命老前辈致以崇高敬意,是他让我们感受到最鲜活的党史,那是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密码,是我们党把握住历史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最终干成看起来干不成的伟大事业。

信仰之光也在召唤着我们,我们是担当着“融合使命”的一代新闻人,保持人民情怀、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的初心。我把石岩老人的一句话当作我砥砺奋斗的座右铭:共产党员的本色就是永不背叛信仰!

这是热血沸腾的拳拳之心,这是厚积薄发的铮铮誓言,这是振兴发展的时代责任,这是无愧人民的使命承担。“两先区”高质量发展征程波澜壮阔,“跳高队”不畏艰难、锐意进取、义无反顾、埋头苦干。这座城市,屹立于新时代发展潮头,发出“三年过万亿”的奋进之声,铿锵嘹亮,斗志昂扬震云天!

中欧班列

展东北亚国际物流枢纽魅力

讲述人:于超

大连集益物流有限公司国际联运部单证员

6月30日

大连经阿拉山口出境至欧洲中欧班列首开。

宫梁亮摄

年岁尾,于超很忙。大连集益作为大连市政府指定的中欧班列平台运营公司,今年开行中欧班列列,“特别是元旦假期前几天,客户订舱量都会大幅攀升,每天都需要加班加点做业务单据。”于超说。

受疫情防控影响,海运、空运受限,国际贸易流动不平衡,今年一年,海运运价上涨、订不到舱位、一箱难求,货主们“希望尝试新的线路”。相比海运,中欧班列的时效和稳定性更胜一筹。今年1月初,大连集益将中欧班列延伸到欧洲。大连始发,由满洲里出境,途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抵达波兰的马拉舍维奇和华沙;再以波兰为起点,前往德国杜伊斯堡、汉堡,全程最快28天。目前,该线路已实现常态化,“每个月都能保证有一趟”,全年开行18列。

作为一线工作人员,从业6年,于超的任务就是确保中欧班列平稳、正点、安全地从大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发往俄罗斯和欧洲各大城市。在这个过程中,他见证了大连中欧班列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从最初仅开通满洲里出境线路,到随着货量增加,二连浩特、绥芬河、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全口岸开通,大连中欧班列最大限度发挥口岸通过能力,也为客户提供更多通道发运的可能。

据统计,大连中欧班列今年全年开行列,完成箱量1.2万标箱,总货值2.8亿美元,总货重10万吨。其中,中亚过境商品车24列,运输过境商品车辆。通过中欧班列,大连正在让世界看到东北亚国际物流枢纽的魅力。

高原动车组研制成功

大连机车人的荣光

讲述人:赵刚

中车大连公司高原动车组技术总监

复兴号高原动车组运行在拉林铁路上。

王充摄

年6月25日,D次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列车鸣响风笛从拉萨首发,驶向林芝,标志着拉林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赵刚依然十分激动。“复兴号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项目全面启动后,我们与中车旗下兄弟企业成立了近千人的一体化协同创新团队,携手同行闯新路,并肩协作攻难关。经过个昼夜的连续奋战,团队按期完成各项研制任务。”6月25日,高原动车组在拉林铁路正式投入运营,实现复兴号在31个省市区的全覆盖。“这是所有项目参与人员的荣幸,是全体大连机车人的荣光,更是百年‘机车摇篮’和滨城大连的荣耀。”赵刚说,“作为高原动车组的研制者,我们始终秉承‘对标国际一流,打造精益工程’的工作理念,在联合设计、现场制造、联调联试、运用维保的全流程,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要求。我们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规范研发制造流程,跟踪闭环管理,规范输入和输出清单,建立联调联试大纲及报告的评审制度。确保项目有序有力推进,奋力打造复兴号自主创新精品工程。”

生猪期货大商所上市一年发挥巨大作用讲述人:邵海峰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大商所交易大厅。

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大厅,交易数据在屏幕上频繁闪烁。年1月8日,我在这里见证了生猪期货的挂牌上市。作为我国首个活体交割期货品种,生猪期货的上市,对于推动我国生猪产业实现“稳价”“保供”,促进产业平稳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猪是我国价值最大的农副产品,市场规模已达2万亿元,猪肉在居民消费中占有着重要地位,生猪产业更是直接关系广大养殖户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基础产业。大商所最新数据显示,一年来,生猪期货运行平稳,截至年11月末,总成交量.2万手,总成交额1.6万亿元,日均持仓5.4万手,生猪期货价格较好反映了市场预期,养殖行业企业高度

转载注明  http://www.sxxrt.com/zlff/13204.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新生儿败血症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